彭志萍:农家妇女传承孝老美德 唱响爱亲赞歌
发表时间:2023-10-23   来源:山西文明网

  彭志萍,女,1969年10月出生,晋中市榆社县云簇镇狐家沟村村民。她照顾高龄的奶奶11年,伺侯卧床不起的公公5年,赡养婆婆20多年,是公婆眼中的“好儿媳”;她主动撑起一个家,悉心照顾年幼的小叔子,帮助他们上学、成家,伺候弟媳坐月子,帮助其照料孩子,是小叔子心中的“好嫂子”;她悉心呵护、耐心教育子女,是孩子口中的“好母亲”。曾获“山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公婆眼中的“好儿媳”

  彭志萍刚嫁过来的时候,丈夫家兄弟姊妹6个,老大出去上学留在了外地,彭志萍的丈夫是老二,当时的弟弟和妹妹正在上学,最小的弟弟才8岁。当时,丈夫需要经常外出打工贴补家用,照顾大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彭志萍身上。一开始,彭志萍仅是照顾72岁的奶奶,她帮着奶奶洗衣做饭、洗脚梳头。半年后,公公生病住院,出了院后就卧床不起,她又开始端屎端尿、喂药喂饭。“这么多年,她没有过半句怨言,没给我发过半句牢骚。照顾奶奶大概是11年,伺候公公应该是5年,赡养婆婆有20多年。”彭志萍的丈夫说:“我妈和她婆媳俩关系非常好,她总是抢着干重活,总是挑老人们爱吃的饭菜做。”

  小叔子心中的“好嫂子”

  婆婆去世的时候,不停叮嘱三个小儿子,要他们以后一定好好报答他们的二嫂。

  “我妈说的没错,二嫂为我们家付出的太多了。”说起二嫂,彭志萍最小的小叔子陈永波滔滔不绝。他说,“小时候二嫂每次上街都带着我,给我买好吃的,买过很多玩具,她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靠着省吃俭用,彭志萍帮着家里供小叔子们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并且帮助他们一个个成了家。

  陈永波初中毕业后去广州鞋厂打工,带回来个南方的媳妇。彭志萍说:“这件事,让我开心了很久,我赶紧就张罗着给他们办婚礼。”

  小叔子媳妇娘家离得远,娘家妈来伺候月子也不方便,她就主动把小叔子媳妇接回家里照顾,每天熬鸡汤、排骨汤给她补身子。彭志萍说那段日子过得非常累,给孩子洗尿布,给弟媳妇做饭,给家里人做饭,还得着急着收玉米,每天从很早忙到很晚,有几次吃晚饭时端着碗就睡着了,为此她还偷偷哭过几次。

  “大女儿是一直跟着二嫂长大的,直到上小学的时候才回到我们身边。”陈永波说,本来帮他们照顾孩子就挺麻烦二嫂了,没想到自己得了场重病,二嫂又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了出来,还隔三差五的去看他,送粮送菜、嘘寒问暖,有这样的好嫂子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分。

  孩子们口中的“好母亲”

  彭志萍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是一名退伍军人,退役后在县里工作,女儿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成为一名乡村特岗教师,儿女们都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母亲影响,个个都很孝顺,待人也和善有礼,前些年,儿媳也选择留在村里,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为村民们服务,一家人都在为新时期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彭志萍的儿媳妇说,她也是在这个村里长大的,对婆婆的为人处事非常了解,她的婆婆平凡却伟大,她要像婆婆学习,把孝老爱亲的美德传承下去。

  彭志萍的言行影响着儿孙,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