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丽山西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发表时间:2022-12-19   来源:山西晚报

  山川相缪、山水连绵,两山七河一流域壮美锦绣;天朗气清,万物竞秀,美好家园勾勒幸福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生态山西建设,结出累累硕果。近日,生态环境部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表彰活动。山西6个县荣获表彰,其中,长治市平顺县、运城市芮城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晋城市陵川县、晋中市左权县、运城市垣曲县、临汾市隰县被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发挥生态优势

  2县生动践行“两山理论”奏新章

  平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晋、冀、豫三省交界,是一个山青水绿“养眼”、天蓝土净“养肺”、红色文化“养心”、浓郁乡情“养身”的山水之城。县域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40.13%,是“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森林康养旅游示范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努力践行“两山理论”,通过保护好山好水、夯实“两山”转化基础,做强特色产业、打通“两山”转化通道,聚力数智赋能、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之路。

  芮城,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是山西省的南大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固本,业态增效”发展思路,聚力转化,点绿成金,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绿色能源、黄河特色文旅产业为支撑的生态产业体系,积极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打造形成“西侯度—大禹渡—圣天湖”黄河流域生态示范区、荒山荒坡“农—林—光”互补示范区、南磑“猪—沼—粮—猪”生态循环示范镇以及苹果、花椒、屯屯枣等农业产品“特”“优”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了从“生态美”到“生态富”、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价值”的转变。

  加强生态保护

  4县生态文明建设再填“新名片”

  陵川,地处华北腹地、山西东南部,太行山南麓,素有“太行屋脊、天下公园”“清凉胜景、天然氧吧”之美誉。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优良天数始终稳居300天以上,连续七届荣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毫不动摇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利用优势的生态环境、文化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设“清凉绿色秀美幸福新陵川”,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城乡绿色制度、绿色屏障、绿色经济、绿色文化更加凸显。

  左权,地处山西省东部边缘,太行山山脊中段,清漳河中游,是全国闻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走出革命老区后发赶超、绿色崛起的新路子。围绕“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2021年优良天数比例达84.6%,全县空气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下交漳、麻田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七连冠)”“全国文明县城”“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红色文化体验旅游名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国字称号。

  垣曲,位于山西省南端、运城市东北隅,黄河入晋流经19县之一。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县委、县政府坚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围绕“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定位,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牵引,努力放大生态优势,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境内有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古城国家湿地公园、亳清河国家水利风景区、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45.4%;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以及“山西省文明县城”等国字、省字称号,努力打造“美丽山城、幸福垣曲”新样板。

  隰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古称隰州,素有“三晋雄邦”“河东重镇”之美誉,曾是农业部和林业部命名的中国金梨之乡和中国酥梨之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多措并举打造“梨果示范县、生态康养地、区域中心城”,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9年的80%上升到2021年的87%,辖区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百佳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县”以及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先进县”“卫生县城”称号。

    天蓝水碧土净

  表里山河生态新画卷徐徐展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山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生态省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十年来,生态环境是山西变化最大、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三晋大地蓝天白云成了常态、一泓清水畅流黄河、绿色处处映入眼帘,表里山河生态新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近年来,蓝天白云扮靓了越来越多山西人的“朋友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由2017年的65.7%提高到72.1%,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5%,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改善幅度,降至2021年底的15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由55微克/立方米降低至39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30+”区间。截至今年10月11日,全省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35微克/立方米,为201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在山西境内蜿蜒965公里的黄河、全长716公里的汾河,宛若两条绢带环绕,在表里山河奔流而过。近年来,山西坚持绿色发展、铁腕治污、补齐短板、文旅融合,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厚植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55.2%提高到72.3%,三晋母亲河汾河全部提升到Ⅳ类水质以上,沁河、丹河、滹沱河、清漳河等河流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平……一个个亮眼的数字,见证着山西的河流治理之变。

  2013年至2021年,山西累计完成营造林4164.76万亩、义务植树4.7亿株;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完成重点乡村园林绿化2000个,森林乡村建设887个,255个行政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认定,城乡生态面貌整体改观。同步开展末端修复治理和源头预防,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得到充分保障,生态环境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蓝天常驻、碧水长清、黄土复净的美丽愿景加速实现。

  如今,山西执“绿”为笔,紧扣“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目标,坚持以“两山七河一流域”为主战场,共建美丽山西家园。截至目前,山西省共有12个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6个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成为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为我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深化生态省建设,高质量推动区域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样板。

相关报道